大兴安岭深处的植物扎染工匠:草色染指 布里生花
中新网呼伦贝尔7月11日电 题:大兴安岭深处的大兴的植植物扎染工匠:草色染指 布里生花
中新网记者 张玮
呼伦贝尔夏天最美的色彩在于艳芳的植物扎染工作室处处可见,植物的安岭花香也在工作室淡淡拂过。
近日,深处色染记者走近这位生长在大兴安岭深处的物扎扎染工匠,解密她与花草间的染工“密语”。
“呼伦贝尔的匠草夏季很短,一年中阳光最饱满的指布月份只有七八九月,这3个月是大兴的植扎染最好的季节,织物反复浸染后,安岭晾晒过程中充分吸收阳光中的深处色染紫外线,最终呈现出来的物扎颜色极其清新灵动。”于艳芳告诉中新网记者。染工
扎染是匠草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术之一,通过巧妙的指布扎结方式和精准的染色技术,经过反复浸染,大兴的植大自然的五彩斑斓便在织布上留下千姿百态的图案。
于艳芳是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——植物扎染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。从小她便跟着父亲穿梭在林子里认识了各种植物,20岁出头,一次去北京学习的机会让她爱上了扎染。
“我的家乡有数百种野生植物,我咋就不能研究植物扎染?”说起这段经历,年近50岁的于艳芳活泼地像个孩子。
2017年,作为牙克石市高级职业中学美术老师的于艳芳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,教学内容便是植物扎染。
当时正值金秋,大兴安岭中红豆、蓝莓、稠李子、水葡萄等野生浆果渐次成熟;林地边缘、河流两岸,数十种灌木绚丽多彩。于艳芳带着学生在林间“采色”。
“一块白棉布、一盆蓝莓汁,经反复浸染、晾晒,棉布上蜿蜒的白色线条在深深浅浅紫色的簇拥中氤氲开来。”于艳芳仍清晰地记得第一堂扎染课给大家带来的惊喜。
从此之后,金莲花、蒲公英、蓝莓、板蓝根……于艳芳从中提取色素,染制棉麻、真丝、羊毛、羊绒等织品,探索出独具呼伦贝尔特色的植物手工扎染技艺。
“这是野生蓝莓的颜色,再高级的活性染料都染不出它的灵动。”如今,于艳芳已经从野生蓝莓中提取出二十几个色阶,丰富了植物染色色谱。
扎染的染料来源于大自然,无毒无害。为了更精准地丰富色谱,扎染时于艳芳一般不戴手套,所以她的双手常年是灰绿色的。“有时见人我都不好意思握手。”
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,于艳芳的身边有取之不尽的天然染料,原本单色的织物也有了更多色彩,自由随心的扎结图案看上去更加绚烂。
于艳芳说,扎染有着“人工捆扎,天赐纹样”的特质,织物扎结后放入染液中,纹样虽可略估,但具体图案是什么样的,只能等染后才可知晓。“往往会给人惊喜,这也是扎染最大的魅力。”
近年来,真丝、羊毛、羊绒是于艳芳选择的主要材质,扎结简单的线条凸显材质的高级感,这样的扎染作品深受高端人士的青睐。其蓝莓手染作品曾参加葡萄牙里斯本国际手工艺展;扎染作品参加“意象世界·多彩中国——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”;蓝染羊绒围巾被旅行机构常年定制作为国际伴手礼品。
为了普及扎染技艺,于艳芳不仅将植物扎染引入课堂教学,还带领学生制作帽子、围巾、服饰、背包,以及羊毛毡画、挂件、冰箱贴等近百种文创作品,目前在全国十几家店铺和相关线上平台销售。
于艳芳说:“我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,要把扎染这项技艺传授给学生;创办工作室后,我还定期对一些失业人员、残障人士,或对植物扎染技艺感兴趣的年轻人进行教学培训。”
这些年,于艳芳多次受邀到内蒙古师范大学、内蒙古艺术学院、内蒙古鸿德学院以及内蒙古展览馆等校馆讲课,赋予传统工艺青春活力。(完)
(责任编辑:百科)
-
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】开门纳谏听民声 转化成果惠民生
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,格尔木市积极践行“开门搞教育”要求,推动党员干部入户听诉、为民办诉,以开门纳谏变群众“呼声”为“掌声”,形成“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”的良性循环,不断将学习教育 ...[详细]
-
“这些国家与南海有何关联?” 马来西亚学者吁拒绝域外势力插手 丨世界观
中新网7月12日电(记者 甘甜) “南海周边国家应当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,域外势力干涉只会加剧南海紧张局势,”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法律系教授萨拉瓦蒂·马特·巴西尔7月10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...[详细]
-
央视网消息(新闻联播):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系统推进海洋强国建设,在海洋经济发展、海洋科技创新、“蓝色粮仓”建设、海洋生态修复等方面 ...[详细]
-
中新网长春7月11日电 (高龙安 李彦国)11日,记者从吉林省交通运输厅获悉,该厅结合民营企业发展需求和工作实际,推出20项政策举措,促进民营经济发展。据介绍,近日印发的《吉林省交通运输厅促进民营经 ...[详细]
-
当地时间10日,有贸易商和专家表示,如果美国政府坚持自8月1日起对从巴西进口的所有商品征收50%关税,产自巴西的咖啡和橙汁等食品价格将大幅上涨。据近年来的行业数据显示,在农产品方面,巴西生产的阿拉比卡 ...[详细]
-
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】作者:张冠梓(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)新时代以来,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,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学习借鉴中 ...[详细]
-
(活力中国调研行)赖声川以戏剧“点亮”家乡 赣南小镇掀起观剧潮
中新社江西赣州7月12日电 (记者 苏婧欣)一座128亩的戏剧小镇,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吸引了800万人次客流,相当于当地常住人口的近18倍。记者近日走进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,这座自北宋时期建县的千年古城 ...[详细]
-
中新社烟台7月11日电 (记者 王娇妮)中国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11日在山东蓬莱沙河口机场举行EC175型救助直升机列编仪式,两架EC175直升机正式加入中国北部海区值班待命序列,将海上空中搜救半径扩 ...[详细]
-
中新社香港7月11日电 题:与国家科考同行——香港科研者的南极“初体验”中新社记者 戴小橦“踩上长城站冰面的刹那,那种震撼至今难忘。”香港中文大学(港中大)生命科学学院及地球与环境科学系副教授徐子祺在 ...[详细]
-
中新社北京7月11日电 (记者 李京泽)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7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。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拉希德·阿利莫夫在会上指出,上合组织提倡尊重多样文明,用生动实践证明文明对话不仅具有可行 ...[详细]